交匯點訊 1月11日,記者從南京市建委獲悉,南京市首個公交場站TOD項目所街公交場站,目前建筑主體基礎已全部施工完成,預計年內建成。這個公交場站將兼具公交驛站、辦公酒店和市民休閑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打造極富標志性、展示性的“社區客廳”,成為周邊居民的“新友鄰”。

在建鄴區應天大街與江東中路交叉西南地塊,有一處老南京都熟知的公交場站——所街場站。作為南京市第二批城市更新生產類試點項目,所街公交場站自去年3月啟動更新改造建設。
TOD是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的簡稱,指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空間開發模式,是公認的最為集約高效的城市發展模式。
傳統的公交場站模式功能單一,造成土地資源低效利用,同時也與周邊城市形象不匹配。在這片4300多平方米的迷你地塊內,將建設起地上9層、地下1層的大樓,建筑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成為南京市首個公交場站綜合開發項目。

更新歸來的所街公交場站,不僅延續升級了場站功能,還將融入商業、便民服務、社會停車等多種功能,實現了地塊的復合開發綜合利用。
目前,項目建筑主體基礎底板已全部施工完成,正進行地下室墻板頂板施工,預計于年內竣工。

該建筑外立面將采用形狀不一的單元化造型,營造出規律而多變的豐富視覺效果。采用首層架空手法處理的進出站口是公交車停車、上下客的空間,獨特的造型不僅能為其提供遮蔽,又能有效地削減噪聲,減少場站對周邊社區聲環境的影響。位于頂層的屋頂集水花園可與周邊市民共享,在打造舒適宜人生活環境的同時,運用海綿城市技術滯蓄雨水,進一步凈化區域空氣,減排降噪。
按照規劃,建成運營后,地上1—3層將成為公交驛站和車輛運營區,用于公交車的停放運營、乘客換乘和便民服務設施;4—9層為精品酒店,地下1層可提供數百個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車位。
通過激活“低效用地”,植入餐飲、文化活動、休閑健身等多種社區功能,所街公交場站將以點帶面輻射周邊社區,有效提升城市活力。
所街場站項目是建鄴區低效用地再開發的重點案例,在該區“十四五”低效用地再開發專項規劃中,共梳理低效用地單元61個,主要集中在沙洲、興隆等4個街道。實施再開發后,各用途用地平均容積率將從0.61提高至3.11,提高約409.84%,土地的盤活,也將提升城市品質、造福市民生活。
據了解,除所街公交場站外,南京市正在同步推進新街口藝術大樓、中央商場改造等城市更新生產類項目。作為全國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市,南京市相關部門也在研究制定適用于南京市的低效用地再開發相關政策文件,包括鼓勵地上地下空間復合利用、混合用地和綜合整治等。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劉霞 通訊員 寧建軒
圖片來自南京市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