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了外賣都希望能盡快送達,但騎手送餐時常找不到樓棟、走錯路,難免耽擱配送時間。去年南京市第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結束后,賈貴林、何義田等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議,完善全市各住宅小區樓宇分布公示,讓樓棟及單元標識清晰化。今年南京市人代會召開在即,這條建議辦理情況如何?
記者獲悉,南京在辦理建議時推行住宅小區增加標志標識的“一眼望到”工作有效開展。截至去年底,全市12個板塊已全覆蓋,有494個小區完成試點。

如何讓外賣小哥不再撓頭?人大代表這樣建議
一天騎行百余公里,穿梭在大街小巷,在小區、寫字樓里提著餐食疾走,一步并作兩步爬樓……這是外賣小哥的工作常態。“送外賣就是搶時間。但有的小區大、單元樓號不清晰,我有時敲錯了門,非常尷尬,關鍵還耽擱了配送時間。”剛剛“跑單”2個多月的外賣小哥馬永說。
找路讓新騎手頭疼,“老騎手”有時也撓頭。58歲的“老騎手”應寧送外賣5年了,以前進天津小區經常跑錯,“導航顯示到附近了,但就是看不到具體樓棟”。他告訴記者,該小區有40多棟樓,樓棟號排列還沒規律,比如41、42棟靠得很近,但40棟卻在另一個地方。而且小區建在坡地,上上下下一不小心就迷路。

南京市人大代表賈貴林也是一名騎手,平時主要在江寧區東山、淳化、秣陵街道一帶配送。他告訴記者,江寧一些小區規模大、出入口多,老騎手也容易轉暈;有的樓棟標識位置很高、字又小,有的標識被樹葉遮擋,“要是晚上或者陰雨天,找樓棟就更難了。”他送餐中還發現,這幾年新建小區雖然宣傳欄有地圖,但不少張貼位置不明顯,或者標識不清。“在小區入口設置地圖,在交叉路口立一塊指路牌,成本不高、花費不大,卻能實實在在地解決外賣快遞進出的煩心事。有條件的小區還可以安裝夜間燈牌標識,黑夜、雨天也能夠輕松辨別。” 賈貴林建議道。
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市金陵中學實驗小學校長何義田也關注到該現象。他提出,要讓快遞外賣小哥在每一趟風雨兼程中感受到城市對他們的尊重,在辦理建議能多一點“陌生人視角”,創造條件讓快遞小哥、外賣小哥第一次進小區就能找到路。
推進“一眼望到”模式,近500個小區初見成效
代表建議的是小事,卻是關乎百姓生活的大事。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收到后第一時間進行重點督辦,并邀請代表參與跟進,確保辦理過程和結果都能讓代表滿意、讓群眾受益。
作為建議的辦理部門,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從去年7月開始,著手推動“一眼望到”模式——即住宅小區增加標志標識工作。他們會同市相關部門及有關行業協會、人大代表、部分物業企業代表召開專題座談會,開展可行性研究,同時組織12個區房產(住建)局摸底小區總平圖、樓棟編號、單元編號三類標識情況,覆蓋全市100個街道、5619個小區,涉及商品房小區、老舊小區、保障房小區等各種類型。

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物業處處長浦曉天介紹,他們通過廣泛吸收意見建議,最終形成標志標識制作標準,要求在各出入口設置總平圖、分岔路口設置指示圖、樓棟側面設置樓棟號、單元樓設置單元號。其中總平圖應標注樓棟分布情況、各建筑物名稱和位置等,分岔路口指示圖應標注附近建筑物名稱、路線等,樓棟號和單元號應清晰可見、無雜物遮擋。去年底,南京有494個小區完成試點,其中建鄴區率先推動、全面完成試點任務,全區102個小區增加了標志標識。
記者得知,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已將標識設置列為2024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清單內容,同時作為“美好家園”建設小區的基礎條件內容。
小區試點設置專屬地圖,送餐不再“走迷宮”
“快遞外賣小哥看過來”“關注我 不迷路!”近日,記者走進南京市鼓樓區天津新村時,門口一張標注了小區樓棟位置和布局的示意圖引人注意,圖上不僅標注看圖人身處幾號門,還用不同顏色標注了樓棟號,以及項目負責人的聯系方式。
江蘇虹為合物業天津新村小區項目經理陳亮介紹,天津新村小區建于上世紀80年代,是個典型的老舊小區,有48棟共1400多戶住戶,樓棟號排列不是很有序,送快遞的、送外賣的小哥容易走錯地方。因此,物業在3個出入口的顯眼處都設置了樓棟地圖。騎手應寧表示歡迎,“現在騎車快到門口時,就能看到護欄上十分顯眼的地圖標識,基本上不需要導航了”
馬永告訴記者,現在建鄴區多個小區門口都有了新地圖,有的小區還能掃碼刷碼進出,“我基本上能快速鎖定訂單位置,送外賣也不再那么慌張,不再‘走迷宮’了”。記者看到,萊蒙水榭·春天小區物業還給快遞小哥辦理了臨時出入證,簡化進出流程,助力其更高效服務。

一個建議促成全市近500個小區推進增加標志標識試點,這讓賈貴林信心滿滿。“看到我們提的建議得到了積極的回應和推進,心里更踏實了。”賈貴林說,政府職能部門對人大代表的建議很重視,辦理也很給力。作為一名騎手行業的人大代表,今后將更多關注民生,為解決百姓急難愁盼發聲,為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典范城市積極建言獻策。
通訊員 寧人宣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陳月飛
攝影 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