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集宿區治理是凝聚流動人口融入屬地社會、減少群體矛盾隱患的切實舉措,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礎。2024年以來,胡埭鎮黨委以張舍村張舍家園小區為試點,在濱湖區首創“把支部建進集宿區”的典范,深入探索集宿區社區化管理新模式,落實集宿區“三度”治理目標,為提升胡埭園區營商環境提供強大助力。
建強組織體系,延伸政治領航深度
延伸組織根系。組織張舍村、鎮機關部門、鎮派出所、物業公司以及胡埭園區企業等10家單位黨員干部,成立張舍家園小區黨支部,選優配強支委班子,在縱向上建立起“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員示范崗”三級組織架構,把黨的工作觸手延伸到樓棟間、家門口。鏈接紅色資源。以擴大黨建“朋友圈”為目標,主動對接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構建“組織聯建、資源聯用、事務聯治、成果聯享”的“四聯”模式,在此基礎上積極推動小區黨支部與904醫院、無錫市錫劇院、無錫微研精工等13家單位結成黨建聯盟。深化“吹哨報到”。推動共建單位黨員協同各類優質資源下沉集宿區,全年累計126人次黨員干部參與志愿服務,不斷補齊張舍家園小區在環境整治、隱患排查、氛圍提升等5大方面短板,實現集宿區治理提質增效。

筑牢黨群陣地,擴展輻射影響廣度
建設供需對接樞紐。開展“敲門行動”走訪問需、問卷調查廣泛征集黨群陣地功能設置意見建議27條,圍繞“思想引領、服務進門、資源對接、居民參與、幸福提升”的集宿區治理理念,規劃設置集“舍里·集思小站”“舍里·集智書坊”等7大功能服務區于一體的服務樞紐——小區濱鋒驛家,滿足日常黨群服務、活動交流等需求,讓職工想來、愛來、常來。發揮陣地輻射效應。整合小區內原有生活超市、早餐店等商鋪,新建自助洗衣房、健身房等6處設施,聯動周邊園區黨群服務中心、富安商業廣場等點位,形成集宿區職工“15分鐘生活圈”。做優引才留才服務。圍繞“舍里集暖 益企惠民”主題,在小區濱鋒驛家累計打造“遇薦九龍灣”舍里專場招聘會、“服務不打烊 ‘宿’造溫暖家”新春便民集市等系列活動13場次,服務職工900余人次,便利職工生活、提升歸屬感融入感的同時,極大增強了胡埭園區企業與職工的黏性,為地方產業穩定發展夯實了人力資源基礎。

配優保障力量,提升網格治理精度
統籌治理要素。緊扣走訪入戶“進舍里門”、集賢入隊“結舍里親”、懇談入腦“議舍里事”、服務入微“解舍里難”、反饋入心“訪舍里情”的“五舍五入”黨建工作法,集結物業、“五老”、團委等多方主體,進一步完善集宿區“紅舍管家”“銀舍生輝”“綠舍護苗”“粉舍巾幗”“藍舍普法”五色志愿服務矩陣,同步組建包含支部聯絡員、片區民警、派駐網格員等在內的“舍里六大員”治理團隊,協同下沉網格、傾力服務職工。匯聚專業資源。結合“紅鄰執法進小區”“三官一律進網格”等常態化提供政策解答、法律咨詢等針對性服務,同步將社保查詢、困難幫扶等社區窗口服務延伸至職工家門口,以“一站式”辦事標準延伸“社區化”軟件服務“觸角”,累計受益職工400余人次。探索數字治理。搭建互通共享的“智慧舍里”數字治理服務平臺,流轉處理集宿區職工“急難愁盼”,動態可視化展示租住人口、房源數據、黨建資源等5類信息,自啟用以來共受理物業報修、矛盾調解、施工管理等職工“微心愿”42件,辦結率100%,助力集宿區精細管理、精準服務。(張舍村 周安騏)
